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昨晚,有位新茶友找村姑陈诉苦,说想喝个茶太难了。
盖碗、公道杯、品茗杯、茶盘、茶席......且不说茶具的种类繁多,每种茶具各自还有不同的款式。
有时候想着随手一买,能用就行了,可转念一想,毕竟是天天要用的东西,还是得认真挑选,结果打开购物软件一挑,又眼花缭乱、头晕目眩了。
为了选到合适的茶具,这位茶友前前后后研究了半个月,眼看今年的新茶都快送到家了,泡茶的物件却没准备好。
“选择困难症”确实令人困扰啊。
图片
茶具的选择丰俭由人,不那么讲究仪式感的茶友,一只玻璃杯也能喝茶。
但若想认真品茶、学茶,基础的三件套——盖碗、公道杯、品茗杯,还是必不可少的。
单说这最常用的盖碗,器型、材质、容量、工艺等方方面面都要做选择,若没有足够的了解,的确无从下手。
依村姑陈之见,选盖碗,最重要的就是不烫手。
而盖碗是否烫手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器型。
既如此,到底什么样的器型最不烫手?请茶友们接着往下看。
图片
《2》
市面上的盖碗器型五花八门,多达几十种,在此选了几种常见的器型,做简单的介绍。
首先,很多新手刚入门,都容易被马蹄盖碗的造型吸引。
马蹄型盖碗的腹部瘦削,碗底线条微向内收,角度恰到好处,形似倒着的马蹄,因此得名。
虽然外形高雅清丽,但马蹄盖碗却是实打实的“中看不中用”。
高挑的杯身在出汤时会影响手腕倾斜的角度,造成出汤不顺。
即便能做到快出汤,杯底的茶汤也很难完全沥干,容易闷泡茶叶。
图片
对新手来说,无法顺畅出汤的盖碗,很可能会烫到手。
另外,上大下小的杯型重心不稳,不小心摇晃了桌子,盖碗就有可能翻倒。
与马蹄型盖碗类似的,还有斗笠型盖碗。
斗笠型盖碗同样从上往下向内收,只是内收的角度更大些,接近三角形,类似倒置的斗笠。
这样的器型,容量明显小于其他盖碗,对新手来说不好掌握茶水比。
碗腹深碗足小的特点,同样增加了使用难度,对新手不友好。
图片
还有一种常见的器型——卧足型盖碗,在烫手的问题上,比起前两者不遑多让。
卧足型盖碗最大的特点,就是它没有碗足。
虽然外形看起来敦实可爱,却因为没有腕足,抓握盖碗时,手指要直接贴在滚烫的碗底,相当于直接与沸水“亲密接触”。
相比之下,要说最适合新手、最不容易烫手的盖碗,还得是倒钟型盖碗。
倒钟型盖碗,又称大肚盖碗,这类盖碗的模样标准,长、宽都恰到好处,底盘大,拿放平稳顺手,新手也能轻松驾驭。
容量大的特性,使它在冲泡时,即便面对叶片大、茶梗长的寿眉,也能完全包容。
因此,盖碗器型,首选倒钟型。
图片
《3》
根据上面几种盖碗的优缺点,村姑陈总结出了下面这些盖碗选择的要点,供茶友们参考。
第一,选盖碗要选撇口宽的。
撇口,就是盖碗边缘向外延伸的部分,这一部分越宽,越不容易烫手。
因为常用的持盖碗手势,需要拇指与中指捏在碗沿两端,宽阔的撇口, 能够有效将手指与碗中的沸水隔开。
第二,选盖碗要选宽度适中的。
正如前文所说,持盖碗要用两指捏碗沿,若开口过宽,手小的茶友就不容易拿起。
并且,开口的大小与出汤速度有直接关联,开口过小,影响出汤速度,汤水还可能从旁溢出,烫伤手指。
图片
第三,选盖碗要选高矮适中的。
在这一点上,马蹄型盖碗和斗笠型盖碗就是典型的“反面教材”。
器型太高,盖碗重心容易不稳,轻则翻倒洒出茶水,重则从茶桌上滚落磕碰碎裂。
第四,选盖碗要选盖钮高的。
持盖碗时,食指需要协助拇指与食指,轻搭在盖钮上,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,便于保持稳定。
盖钮太低、太薄,碗内不断向上熏蒸的热量就会传递到指尖,烫伤手指。
第五,选盖碗要选有碗足的。
同理,没有碗足作为隔热带,抓握盖碗的难度将大幅提高,即便是老茶客来用,都难免烫手。
根据上面这些要求来选盖碗,基本能避免大部分的烫手问题。
图片
《4》
除了器型外,要选一款好用不烫手的盖碗,容量和材质也很重要。
容量方面,如果没有特殊需求,就选110毫升的盖碗。
这个容量,无论是个人日常使用,还是三两好友小聚,都能满足。
110毫升的盖碗,泡茶时投干茶5克正好,容量过小或过大,茶水比例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,对缺乏经验的新手来说不好把握,容易出错。
另外,盖碗容量大,尺寸、重量都会增加,使用时对手腕力量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。
保险起见,还是选标准容量的盖碗最好。
图片
材质方面,表面细密光滑,不吸香不吸味的瓷质盖碗可以说是“万金油”,不论什么茶,都能在瓷制盖碗中展现出完整的茶香茶味。
喜欢素净简约的,选白瓷盖碗,几十元就能买到质量不错的。
觉得白瓷太朴素,还可以看看经典的青花盖碗,同样是瓷质的,山水、鸟兽、人物,风格多样,任君选择。
除此之外,郎红、柴烧等等其他工艺的盖碗也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在工艺和纹样方面,茶友们不必过分纠结,选合眼缘的就好。
还是那句话,丰俭由人。
图片
《5》
曾经看到一位茶友,只是图新鲜,买回来一只200毫升的超大盖碗。
这个容量的盖碗,都能端上餐桌做饭碗了。
当然,偶尔买些新奇的小玩意回来取悦自己开心无可厚非,但真要用它来正经泡茶,显然不太现实。
类似的“创新”盖碗还有很多:方形的、折沿的、甚至还有在碗沿开出一个尖嘴专门用来出汤的......
这些标新立异的款式,实际的泡茶体验往往都不及传统的倒钟型盖碗。
想认真学茶的茶友,还是先从标准盖碗入手,它能帮你规避掉不少烫手的情况。
等日后技艺逐渐熟练了,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其他款式也不迟。
毕竟,喝茶这件事,讲究循序渐进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瑞网配资-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-配资开户公司-2024年配资网最新消息公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